祝佛寺
祝佛寺,即盘山寺,俗名摩佛寺。始建于大唐天宝年间(公元742—755年),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,由“进寺祖师”高僧宝积禅师主持兴建。座落在信阳市西北22公里处的游河乡境内。寺院地理位置选择博众之长,它西南面对大尖山、老鸦山,北邻淮河、游河汇流处,寺院负山面水,似盘龙之首,其势如当时高僧所言:“八盘山,弯又弯,九条沟、八架山,名刹座龙头,淮水绕山转,东山是龙尾,南岸山连山”。唐代兴建时寺院青灰色筒瓦殿宇,分前、中、后三层,层次之间石级相连。山门门楣高悬石刻“盘山寺” 三个大字,中层大雄宝殿5间,双层重檐斗拱式建筑,殿前中间伫立巨型宝鼎一座,香烟缭统,四季不断。后殿9间。每逢佛事活动和诵经时分,钟鼓齐鸣,香烟镣绕。设置南北厢房35问,供寮、库、僧房、客堂、经房、书房之用,情景十分壮观。唐天宝末期安史之乱,兵匪屡劫,相当规模的“盘山寺”毁于一旦。
清朝乾隆58年(1793年)以后,祝佛寺先后有高僧常静、静宜在此弘扬佛法,清末民国初年僧人介正等主持寺院。寺院建设规模形成前、中、后三座大殿,前为天王殿9间,中为大雄殿9间,后为大佛殿9间,皆为双层飞檐式建筑。三尊大佛、72罗汉与宝座雕塑精细别致,门屏雕格雅致,雕梁漆柱龙飞凤舞,檐椽雕刻众多小佛像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寺院山门面朝西南,横额书写“祝佛禅寺”四个金光大字,门楼两端分设钟楼、鼓楼,寺院两侧设有厢房计99间。大雄殿前伫立着8尺高的三足鼎焚香炉,寺院古木参天,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,清静优幽,山门前有小溪一条,溪水清澈见底,垂柳沿溪婆娑多姿。寺院僧众 50余人,田地、荒山达几百亩。1939年,日军侵华期间,寺院僧人弃寺流落他乡,文物被日军抢劫一空。
1995年 3月,为满足广大佛教徒宗教生活的需要,经人民政府批准开放,祝佛寺现有殿堂,僧房、客堂、寮房、斋堂等建筑68间。
祝佛寺现任住持释昌盛,1969年10月生,1982年6月在甘肃永明寺剃度出家,1988年 8月在五台山国照寺受具足戒。现任河南省佛协常务理事、信阳市佛协副会长。
贤隐寺
贤隐寺座落在信阳市西郊贤山南麓幽谷之中。据史志记载,贤隐寺系齐梁年间在松和尚始建,距今约 1480多年。因该寺建在东汉孝廉周磐隐居处,故称“贤隐寺”。贤隐寺原规模宏大,气势宏伟,香客络绎,甚是兴旺。南宋时期,战祸连年不断,寺院遭到严重破坏,元代才开始不断进行修建,明、清均有修聋,尤其是公元 1923年,慕西和尚南渡海外归来,见母寺萧条,多方募化重修寺院,使该寺焕然改观,香火兴旺,名躁四方。
贤隐寺坐北朝南,占地30多亩。主要建筑为卷檐斗拱立山式建筑,有山门、韦驮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、东西厢房,斋堂等百余间。
寺院四周风景秀丽,东有莲花峰,形似莲台,西有飘带岭,状如风中飘带,仙人床则平坦如砥。前有水清味甘的圣水泉,后有梁朝萧衍时的梁王垒,天地造化成就二处胜景佛地。
现在贤隐寺在释印庚住持不断修缮下,与豫南明珠南湾湖风景区结成一体,名山古刹交相辉映,更臻完善。
灵山寺
灵山寺,地处豫鄂两省之问,始建于北魏,距今 1500余年。唐朝时因安史之乱,唐明皇的女儿落难,曾在灵山寺为尼。皇姑故后,圣上前往降香,封为国庙。
北宋仁宗年间,灵然禅师上奏圣上,国母信仰佛教,批该寺三年公粮(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)重新进行修建,宋元佑二年(公元 1087年)复修,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。
明代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明太祖前往该寺降香,敕封主持僧为金碧峰禅师,并改名“圣寿禅师”,重作修缮,现筑嵌在大寺一层殿门眉上的“圣寿禅寺”,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漳的手笔。同时,还赐给这座寺庙“半副銮驾”,大殿里曾摆着“金瓜”、‘俄斧”等仪仗,庙脊上装有龙头凤尾,称为“皇庙”。宣宗宣德七年(公元1432年),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,孝宗弘治七年(公元 1494年)塑造白石佛像三尊、罗汉一堂,至武宗正德二年冬(公元 1507年)落成。
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(公元1712年),果英和尚留学印度归国带有梵石释近牟尼及十八罗汉等,并对该寺再次重修。嘉庆后,历代不断修缮。民国年问,兵灾匪祸,修少毁多,已是断碑残刹,冷落萧条。
据有关资料记载,灵山寺僧,源于北京西山。来此当主持的头一名僧为“鹅头禅师”,系“恨头僧”,属佛门中的临济正宗权派。
灵山寺院由金鼎(又名少华山人 大寺、中档、南档、北档、马放沟六部分组成,原有庙房一百六十多间。朝拜、降香分别于大寺和金鼎。游览、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。
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。一九六二年,印度经理尼赫鲁访华期间,曾提出前来该寺瞻仰,因当时交通不便,未能成行"文革"期问,该寺同全国各地一样,遭受浩劫,各种佛像砸毁贻尽,金鼎庙宇全部执光,唯“圣寺禅寺”四字保存至今。
一九八五年五月二日,经省委统战部批准灵山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。目前,该寺有僧尼三十余人,大寺规模为豫南之最,正殿七层,偏殿完整,一派佛门净谧。灵山寺自开放以来,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,先后投资二百多万元,建起了山门,拉起了围墙,翻建了二层大殿,修建了方大楼、塔园等。寺院也多方筹集资金,购置了宝鼎,大香炉及各种法器,价值数十万元,同时对本院僧房、寮房进行了修缮。
近几年来,灵山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重视下,寺院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,寺院的其它配套设施也都在不断完善。九六年灵山风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。目前,灵山寺总体规划已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,灵山寺的面貌将彻底改变。